自从歼-10CE与PL-15在印巴冲突中表现出色,许多网友便开始疑惑,外贸版的歼-10C早已装备PL-15,但为何全球独一无二的歼-15重型舰载机仍在使用PL-12呢?
实际上,歼-15挂载PL-12的原因是多方面的。PL-15导弹需要结合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和先进的数据链系统,以实现其超视距锁定与中继制导的能力。而早期版本的歼-15(非歼-15T)装备的是基于歼-11B技术的1493型机械扫描雷达,其最大探测距离约为160公里,因此无法充分发挥PL-15超过200公里的射程优势。
此外,歼-15的进气道下方安装位置因主起落架结构的自锁机构的增厚而需向内偏移,这也影响了大型导弹的挂载兼容性。而PL-15的弹翼设计(尾翼翼展450mm)则需要适配折叠技术,而早期的歼-15可能尚未针对这一点进行相关优化,因此影响了该导弹的有效应用。
展开剩余72%更为重要的是,PL-15的最大射程依赖于预警机或舰载雷达的中继制导。辽宁舰和山东舰长期依赖直-18Y预警直升机,而这种直升机的探测距离仅在150到250公里之间,无法支撑PL-15进行全程的制导。在这样的探测能力下,歼-15在执行远程制空作战任务时显得相对捉襟见肘,无法充分利用其本应具备的优势。
虽然弹射型歼-15T配备了倾斜安装的雷达天线,并具备新型AESA雷达,其探测距离可达到440公里,理论上覆盖面积更大,但在广角探测模式下,其有效探测范围仍然仅为200公里左右。这就意味着,歼-15T虽然能够携带PL-15导弹,其射程优势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在战斗中取得优势地位。据了解,直到2025年6月,歼-15T挂载PL-15导弹的实弹画面才逐步公开,这也表明其技术整合已接近完成,且空警600舰载预警机与歼-15T间的配合日渐成熟。
另一个因素则在于海军此前装备大量的歼-11BH和歼-10AH等机型,导致PL-12的库存量颇为庞大。此外,PL-12系列(例如射程达到120公里的PL-12AE)足以满足常规任务的实际需求。这种情况再加上PL-12配备的单脉冲火箭发动机在加速性能上优于PL-15的双脉冲发动机,使得在近距离空战中反应更加迅速。通常情况下,训练和演习主要以消耗旧库存为主。今年在辽宁舰的西太演训中,甚至有日本媒体拍到歼-15挂载PL-12的起降画面。
随着福建舰的服役,歼-15T与空警600的正式上舰,PL-15将成为未来的标准配置。预计其与PL-10格斗弹的组合(如2025年6月曝光的挂载方案)将能够覆盖中近距离空战的所有场景。未来,当射程达到400公里以上的PL-17超远程导弹正式服役后,歼-15T的重型挂载能力也将能够兼容这类导弹,并与歼-35形成理想的搭档组合。由此,舰载机编队将实现“PL-17超远程狙杀、PL-15中距压制、PL-10近距格斗”的多层次火力网,大幅提升航母战斗群的制空能力。
因此,歼-15过去未能配备PL-15的原因不仅与航电系统的限制、作战体系的布局有关,同时也与库存弹药量的影响密切相关,而非单纯的技术缺陷。随着即将推出的歼-15T及空警600的服役,PL-15的舰上实战部署阶段也逐渐开启。
发布于:天津市旗开网-正规在线配资公司-网上在线炒股配资-配资论坛登录入口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